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追古出新终自成——学习创作楷书的点滴感悟
最新公告

    本院以“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”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正式启动。

追古出新终自成——学习创作楷书的点滴感悟

发布时间:2014-12-09 13:15:19

文/张维忠


我对书法情有独钟,公务之余,几乎穷尽所有时间。书法既是我工作的助推器,也是我生活的润滑剂。为基层官兵辅导书法,用书法慰问退伍老兵、装饰文化娱乐场所等,不仅提高了书写水平,也受到领导的赞扬,工作的积极性也高了。生活中,无论遇到高兴的事,还是遭受挫折和烦恼,我都用毛笔渲泄和释放自己情绪,不仅消除了心中的块垒,增添生活的乐趣。我研习书法,大体经历三个重要阶段。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西安使我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。九十年代初,我入西安军校学习,在这座处处散发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氛围中,有幸结识一些书法爱好者,懂得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法二门。期间多次忍饥挨饿到碑林揣摩学习,从此对魏碑特别是墓志产生了浓厚兴趣。这就是我学书有所体悟的初始阶段。七年之后,我调到沈阳工作。辽宁是书法大省,行草书享誉书坛,书法名家辈出。在这里我熟悉了聂成文和胡崇炜等书法名家,才真正领悟到书法的真谛。辽宁书法家大多尚帖,受此影响,我自觉不自觉地把帖学的意识融进到碑学之中。这可谓是渐进渐悟的第二阶段。后来到北京,北京是个大都市,名家荟粹,展事繁多,在北京我不仅拓展了视野,书法创作也更为大胆,用笔不慕一地一域,尽量用自家的语言描绘生命的律动和内心的喜怒哀乐,初步形成了眼下的书体面貌。

在翻检浩瀚的书法典籍中,我发现许多书法理论家都对楷书下过明确的定义。唐时的张怀瓘、清时的刘熙载都认为:楷者法也,式也,模也。这种法度森严的书学思想是实用书法时代的产物。楷书作为一种艺术,应该有博大的包容性,能够给书家创作提供发挥的余地。按照先贤的理论,楷书应该仅仅追求字形而已,忽略了空灵的结体和墨色的变化。这是书法艺术本身也不答应的。

在二十余载的学书生涯中,我对此有更加深刻的感悟。习字之初,总是把写得规规矩矩的字帖作为范本,以字有棱有角为美,后来是于右任和沈延毅老先生教育了我,他们能把锋芒毕露的魏书写得不激不厉,温文尔雅。因此,在研习《龙门二十品》和魏书墓志等碑帖时,我真诚地拜读现当代写碑的书法名家,从赵之谦、康有为和赖少其等大师的身上学到了天然成趣的美学思想。碑刚劲雄健,帖清婉柔美,两者有机地结合,能够刚柔相济,虚实相生。北碑刀口直露锋利、剑拨驽张与帖融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我在实践中作了大胆取舍,做到该让的让,该曲的曲,尽量使作品隐含一种潜在的朦胧情调,达到温润和谐。首先,在用墨上突出色阶的鲜明变化。前人说墨分五彩,可见古人对用墨十分讲究。从书法本身来看,书法艺术是线条和墨色的综合体现, 水墨艺术的说法道出了书法艺术的实质。在临习墓志等碑帖时,要善于把字写得含蓄,既婉约温润又不失张力,耐人寻味,黑色就不能中庸,必须拉大浓淡干湿的距离,多一些华滋,多一些散淡。在古代碑版中,许多碑帖都是经过二度创作的,只有把本真的用笔用墨表现出来,才能抓住作品的“神”,但要达到时代的审美要求,必须用墨色化解“一团黑”和刀斧的痕迹。一幅好作品,应有自然天成的墨韵。在楷书创作中,有意识地把字写得润湿一点,保留一份书写的意趣才是楷书创作的基本要求。其次,善于体现线条的生命律动。书法是静止的艺术,有别于午蹈和音乐,但它们美的本质是一致的,那就是作品要有丰富动感、节奏和力感。线条,无论是加工的,还是天然雕饰的,对于人的视觉器官来说常常暗示着运动。当我们面对线条时很容易感受到生命体运动的存在。楷书虽然严谨规范,但线条的起承转合和提按,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都暗示着一种节奏。古人多用筋骨血肉形象地表示书法的生命律动,律动来自于线条的质感,体现书法家精熟的提按和使转的功力。我把王铎处理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用于楷书创作,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,其意境更加雅致。第三,大胆注入行草笔意。楷书融入行草笔意,会使法度严谨的楷书更加灵动,趣味十足。行草需要一定速度,楷书也不例外,这就是楷书静而不静的关键所在。在楷书创作中,我习惯于用行草笔意去书写,既然是“行”,就得有速度,速度过慢有失灵动活泼;速度过快,线条的力度难以把握,会失去楷书的端庄与稳重,这就需要把握好节奏,有疾有缓,毛笔的使转尽量做到意到笔到,控制好行笔的速度。第四,注重字体结构的方扁奇侧。客观上讲,楷书有所突破是比较难的,这是因为字的造型已经有所规范了,如果字本身的结构变化过大过频,就会产生“做”的痕迹,显得不够自然。过于平稳与规矩,就会显得平淡无味。在创作中,我不仅注意点画的到位问题,而且在结字本身的变化上更多一些变化。这个变是自然的,尽量减少理性的控制。写好楷书,特别要加强对点画、字形方扁欹侧的处理。比如,写“ 冖 ”时,可以将其写成“  ”。这样写出来的字既有碑味,又灵动多变活泼,也能减少楷书的呆板。

近几年,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大型书法大赛,我都习惯用楷书投稿。有幸的是在去年兰亭奖大赛中也是楷书获得了艺术创作一等奖。近些年,写楷书的人逐渐多起来,面貌也千姿百态,随着时代的发展,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楷书已边缘化。一件作品能在数以万件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,除内容与主题相吻合外,关键要选好材。当前市面上的书写材质很多。我感到小楷应首选绢。用绢创作楷书既古气又可以较好地控制速度,容易出现温润和谐的效果。也可以考虑选择泥金、泥银纸书写。这些材料吸水性不好,墨要调浓一些。小羊毫书写小楷用熟宣更理想。新颖的形式也是不可少的。取得好的展厅效果,要多用竖式。小楷可采用几组团扇,分块或分屏,亦或多字长联均是最佳的选样。如果楷书和行草书基础较好的作者,可考虑主体内容用中楷书写,小行草落款,这样静动结合,视觉效果也不差。把握细节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。俗话说:细节决定成败。把字写精致、写到位是最重要的,这样既精致完美又耐看,经得起推敲。充溢的性情是作品生命力的具体体现。楷书创作的感情调度相对来说要有节制,但书写时一定要敢于用情感去“破”,大胆破锋,打散结构。这就是我学习创作楷书的点滴体会,愿所有书法爱好者,都能勇于探索,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。

张维忠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