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美术出版社《问学:汪碧刚书法集》作品选
兴国
26cm×3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一
问学。问古问今唯勤。读书之法,当循序而有常,致一而不懈,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,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。
34cm×6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二
性灵。博览群书而性灵,若一家之言、一孔之见,惟陈言之先入,而不能自出其灵性也。
34cm×6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三
清真雅正。熟读诸子百家、左史八家,文章才能出类拔萃,气度不凡。
34cm×6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四
涵咏积淀。欲文采飞扬,须读书万卷。强化训练,跌宕开来,起承转合,深入浅出,言有序,言有物,神理气味、格律声色。
34cm×6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五
心无旁骛。问学,求圣贤之意,切己体察 ,着己践履,虚心体究。唯本文本意是求,则圣贤之指得矣。
34cm×6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六
修身明礼。圣人之言,即圣人之心;圣人之心,即天下之理。
34cm×6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七
礼学经世。以情言理,以礼代理,为性善也。社会学视野,谓人性恶也。余确信人之初性本善。
34cm×69cm
《汪碧刚•问学散论十五则》之八
浩然正气。以斯文之道,涵养正义、良心与信念,成就自我。“吾善吾养浩然之气”。
34cm×69cm
自撰联:孔孟程朱文至理,颜欧柳赵楷高峰。
35cm×137cm×2
一核多元、融合共治
27cm×34cm
致广大而尽精微
24cm×137cm
节录李铎《论书断语》
学书之道惟勤与悟,勤能补拙,悟则生灵,此学书之妙途也。
余于人论书,常提及临、立、变、创四字。临者,师以法书碑帖,求其形神俱像也;立者,得帖意之神,为己所用,以奠根基;变者,涉取诸家,化而为用,不囿成规,渐具风貌;创者,融会贯通,取精用宏,寓学养于点画之中,得风神于笔墨之外,遂自开一格,卓然成家。盖学书之道,吾以为无出其右焉。
49cm×180cm×3
《汪碧刚•论书十则》其二
书法是应用学科。书法属动手的艺术,书是“写”,法是“度”,书中有法。但若只会写,没有悟,便是写字匠,没有文化,字无变化,不能称之为书法家。
34cm×34cm
《汪碧刚•论书十则》其三
书家要有家国情怀与文人担当。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精神担当的品格。真正的艺术家,无不勤于雕章琢句,劳于镂心刻骨,精雕细琢打磨精品而乐在其中。书画家要深刻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,敬畏传统,继承创新,笔墨担当,做好“文化人”。
34cm×34cm
《汪碧刚•论书十则》其四
书法融入大美新时代。书法作品具有传递“真、善、美”的社会功能,人民群众在欣赏书法艺术中得到美的愉悦,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。书法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,得以自觉向人民学习,不断淬炼品格、涵育心灵,积极投入“人书合一”“人墨互磨”的艺术实践,重塑精神力量。
34cm×34cm
《汪碧刚•论书十则》其五
关于行书。行书乃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。务从简易,相间流行。趋变适时,行书为要。行书的研习,师法古人,入化出神,稳中求变,至中和之境。
34cm×34cm
《汪碧刚•论书十则》其六
个性与情趣两相宜。早在东晋前后,书法已经是个性与情趣的表现了。个性突出绝不江湖,情趣盎然不落俗套,做新时代传播“正能量”的书法家。
34cm×34cm
《汪碧刚•论书十则》其七
意趣。书法先意而后法,意中有法,法中有意。意趣是我们不断提高书法水平的基石。
34cm×34cm
《汪碧刚•论书十则》其十
道技并重。提倡书家在提高技艺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,由技入道,以技修道,道技并重推动当代书法发展。
34cm×34cm
自撰联:皖江八百里,文化五千年。
49cm×180cm×2
汪碧刚教授
著名学者、书法家、社会学家、文艺评论家
汪碧刚,1975年4月生于安徽枞阳,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博士后,安徽大学双聘教授,青岛理工大学兼职教授,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图书《城市治理实践与创新系列丛书》总主编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,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、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,《名人名家书画报》主编。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教育学会会员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中国楹联学会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,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。
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青岛市委员会委员。
2008年加入中国书协,师从书法大家李铎先生,得到欧阳中石、沈鹏等多位大家名家指点,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中入展、获奖。2017年8月在合肥亚明艺术馆举办“不忘初心 致敬青春—汪碧刚书法作品展”,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专门题词“入古出新,妙笔生花”、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陈洪武致信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,《汪碧刚书法作品集》由书法出版社同时出版发行;2019年10月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汪碧刚杂文集《未名墨语》新书恳谈会,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题写书名,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专门致信祝贺并称其“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皆成绩斐然”;《问学:汪碧刚书法集》于2020年8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,并9月5日在人美学院举办《问学:汪碧刚书法集》首发式暨“道技并重”新时代书法发展研讨会;2020年9月19日至25日,“问学:汪碧刚书法展”亮相中国政协文史馆,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(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宣部部长)专程参观展览,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,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张岂之题词“以文载道,问学有成”、中国书协顾问张改琴题词“道技并重,学问乃成”。
迄今共有400万字著述问世,包括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与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,出版专著15部,主编、参编书籍近百部。其创新提出“方向、逻辑、方法”治学理念,先后发表《理解文化,认识书法》《文化应是书法的第一属性》《书家要有“家国情怀与文人担当”》《行书漫谈》《书法史研究逻辑之我见》《个性与情趣两相宜—由历代行草书名家古帖谈起》《帖学盛行的宋代书法特征管窥—以苏东坡为例》《书法进课堂:当前书法艺术发展的驱动力》《我国书法教育体系的现状、问题及相应对策》《道技并重:当代书法发展方向刍议》等几十篇书法理论文章,提出当代书法发展应坚持道技并重,着力推动文化与书法融合发展。主编出版《中国书法史教程》(安徽大学出版社),致力于构建科学的创作教学与学术研究体系。
著名社会学家、社会活动家。曾供职中央机关,并长期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特邀建议人,策划组织了数百场国内外书画交流活动,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,尤其在城市治理(社区治理)领域成就斐然,历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,青岛理工大学城市治理与智能化研究院院长,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智慧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,中国城市出版社城市治理专家委员会主任。
荣获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“文明标兵”,曾荣获安徽省“优秀提案”表彰、荣登2015年“北京社会好人榜”、2016年“首都市民学习之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