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东与农民的诗书情缘
作者:朱桂贤
上个世纪末的一天,广西苍梧县石桥镇一个名叫东安诗社的小小厅堂里,热闹非常。这是一个以农民居半数的诗社。诗友们闻讯赶来,人头攒动,都来看墙上挂着的宣纸上的书法作品,内容是一首诗:
致东安农民诗社
春在溪头荠菜花,苍梧秀色耀桑麻。
石桥镇上听箫鼓,户户歌吹醉碧霞。
这是梁东先生专为他的农民诗友作的诗,写的字。
事情还得从头说起。时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的梁东,致力于诗教工作,足迹遍及全国许多地方。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诗人群体引起了他的注意。一番了解之后,他以极大的热情,肯定他们的成果,于是有了这首诗,这张字。此后,梁东先生着意进行了重点联络和具体指导。农民大步登上艺术殿堂迸发出的光焰,往往出人意外。三五年间,东安诗友在广西乃至全国诗词报刊上发表的诗作就达五百多首。2005年,还结集出版了一部《东安农民诗词选》。
2006年4月29日,在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陪同下,梁东先生调整在梧州的诗教日程,专程驱车来东安看望农民兄弟。由于路径不熟,几经打听,终于找到石桥。刚认识的人却好像亲人重聚。亲切交流之余,梁东当场写诗一首:
轻车结伴过苍梧,十里春风染画图。
借问石桥何处是,遥听箫鼓诵诗书。
这首诗现场书写,立即悬挂,此后并在《东安诗刊》上刊发。又是一波热烈赓和的诗潮。木双镇诗词小组为了让大家乐呵,别出心裁,专门出资征集和诗,对这些诗评奖。一个月间,得和诗58首,奖金不多但颁奖的热闹气氛堪比过年。
2006年底,梁东先生在江苏农村推动诗教。触动了对东安农民诗友的怀念。他写下了赠东安的第三首诗:
梦里苍梧未了情,笔耕犹自傍春耕。
天涯随处听箫鼓,疑是东安吟诵声。
三次赠诗传递了深厚的情谊。它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自信,包含了对中国农民掌握了优秀文化所迸发的精神成果的自信,包含了对诗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和精神双重收获的自信。正是基于这种自信,梁东先生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情谊。
石桥村桥头甲小组富而思文,在村头的山丘上建了“镇龙亭”,专门写信请梁东先生为他们撰一副楹联,还要书写。不多日,大红纸写的一副对联应声而至,并立即刻于亭柱上。内容是:
镇以诗魂名世,龙因文脉腾云。
湾岛村沙村小组车有滔,诗和书法都小有名气,将自己奉和梁东诗作写成的书法作品直接寄到梁东家里。不巧的是这一段时间梁东不在北京,回来后又因事繁未及时作答。车有滔等得心焦,写信写诗催促并啧有烦言。梁东感受到“压力”,深怀歉疚,连夜写信,并附《一剪梅》,“诚惶诚恐”地“负荆请罪”。词曰:
七里龙洲分外娇,山是金浇,水是冰雕。
地灵人杰唱箫韶。车也滔滔,文也滔滔。
拜上诗家车有滔。锦字香醪,为我挥毫。
负荆惶恐寸心焦。千里题糕,立雪弯腰!
镇龙亭和“负荆请罪”这些事,理所当然地传为佳话。然而人们在这里看重的,已经不是诗和词写得好不好,谁的书法又怎样,而是一种难得的亲密无间、难得的平等相待的深情厚谊!
2008年11月的一天,农民诗友向梁东报告一件高兴的事:洛阳至湛江铁路正在加紧施工,就在苍梧的石桥设站,火车要开到家门口了!眉飞色舞的叙述,掩不住的喜悦之情,一下子就传递给了梁东,他高兴地说:“石桥从此直通世界了!”意犹未尽,接着他又给农民诗友们写下了第五首诗:
击壤山林瑞草香,汉唐烟雨润诗章。
石桥今日济沧海,洛湛前头更远航。
由于农民诗人的努力,也加上梁东、钟家佐这些老诗家的倾心帮助,诗教之花开出了丰硕之果。苍梧县石桥镇被中华诗词学会批准成为广西全自治区首个“全国诗词之乡”。2009年6月8日,梁东先生代表中华诗词学会第三次来到石桥。这次,他是来授牌的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他又写下了赠农民诗人朋友的第六首诗。诗是:
何处熏风燕子斜?芳菲古郡浅深花。
新翻杨柳千山韵,漫饮瓜芦六堡茶。
热土春秋驰铁骑,流金岁月走银蛇。
苍梧又绿人间景,诗在桥头百姓家。
光阴荏苒,耄耋之年的梁东,已经不再承担诗教方面的实际职务了,然而诗心依旧,化民成俗的历史责任意识依旧,对苍梧那方热土,对农民诗友的感情未曾稍减。当他得知,原来与他联系密切,工作和诗书往来最多的前两任东安诗社的社长,以及曾引起梁东“负荆请罪”的车有滔,都因病先后去世,不胜唏嘘!经常惦记的石桥,又清晰地映现在眼前。2014年11月的上旬和中旬,他怀着深情,又给他的农民诗友寄去了第七、第八首诗:
系念广西东安农民诗社有寄
回首烟霞约有期,半缘农事半缘诗。
何当把臂石桥畔,再话苍梧新梦时。
再寄东安
林壑幽深汗漫游,研磨一剑几曾休。
韶风击壤频催梦,沂水行歌更放舟。
荠菜花飞凌雨雪,草根野沃焕春秋。
石桥雄视沧瀛外,懒看前村过铁流。
八首诗有人概括为梁东先生的“东安八唱”,加上“镇龙亭”上一联,一共就是九次赠送作品了。在梁东看来,东安并不遥远,心灵更可沟通。他和农民诗友间的诗谊、情谊,还在继续着、加深着。
2014年11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