坤山墨语(十三至十六)
□ 张坤山
(十三)
书法讲究求雅避俗。五四运动时期,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在上海看到沈尹默一件书法说道:“诗虽好,字则其俗在骨。”古人讲,字俗难医。“俗”表现在几个方面,一是离帖则俗。临习古人碑帖是书者基本日课,不临帖就会丢失古人的法度意趣;二是习气致俗。习气是指书者自认为得意之处的过度强调和重复,习之既久便成习气;三是过熟则俗。过熟是指线条运动中的油滑柔弱,古人说“画宜熟,书贵生”。四是甜媚则俗。书如佳酒不宜甜,表面上的漂亮不等于书法内在的美感。五是狂怪易俗。法度之外,任笔为体,娇柔造作,故作扭曲或荒乱草率之作。
(十四)
当代书坛有“丑书”之说,被称为“丑书”代表书家有十几位,这些人是上世纪末期活跃在书坛的重要人物。对于“丑书”我历来不主张排除,谓之“丑书”的作品,可能从表面看不够美观漂亮。表面上的“丑”,其实是不入俗人眼。有些人对传统美学理解不够深入,尚有片面性,还不了解外表漂亮的书法之外,另有更大的审美空间。书法的美与丑,应看其内在神蕴的含量,有些粗头乱服、质朴奇崛的北碑造像、民间简帛和情怀激烈的狂草,没有表面上的华丽,却蕴藉着无比精采的美丽。如何看待“丑书”,是个鉴赏力的高下区分,绝非“丑书”是真的平庸丑怪之作。
(十五)
书法创作存在着辨证法,即对比关系。诸如作品中的“虚实”、“浓淡”、“干湿”、“疏”、“轻重”、“俯仰”、“聚散”、“藏露”、“大小”,以及线条的长画与短画,中锋与侧锋等等。这些对比关系决定了书法艺术的高度和难度,如何将诸多的矛盾关系处理好,是作品好坏成败的关踺。林散之人称草圣,妙在“虚实”、“干湿”,其实处浓墨厚重涨墨生动,虚处似云如霜、若隐时现,其韵则如委婉的音乐或是诗情的表达。宋人黄庭坚行草书线条时如长枪大戟、痛快酣畅,时而点以代画、简略概括。清人郑板桥则前后俯仰、欹侧天然、大小由之、乱石铺街。由此看出,书法作品中充满着辨证法,只有深识此道,精微体察,才能渐入佳境。
(十六)
蘸足浓墨,然后再沾清水,或者先蘸清水,再沾浓墨,迅速提笔书写,这样会使墨迹的外缘水分涨出,出现线条清楚墨晕分明的奇效。当代有的书家大胆尝试,积累了不少经验,但效果尚不理想,有的涨墨出现太多使作品显得骨力不够。
王锋工楷行,尤善大草,特别是对竖式长幅作品的表达ā为畅达。在跌宕起伏纵横弛骋的运动线条中,偶有涨墨出现,对作品的温润和墨色调节变化起到了强化作用,使作品更加轻松丰富和充满想像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