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阐释传统 金针度人——继承与传承•苗培红师生书法展的启示
最新公告

    本院以“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”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正式启动。

阐释传统 金针度人——继承与传承•苗培红师生书法展的启示

发布时间:2014-11-28 17:39:03

作者:彭一超

    壬辰阳春,风和日丽。筹备已久的“继承与传承•苗培红师生十一人书法展”即将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一层的名人书画馆举行。这是值得庆贺的。

    与当代著名军旅书法家苗培红相识近10年了,且与其多名弟子间或有所往来。基于这个原因,在展览筹划之前,苗老师嘱咐笔者写些评述文字,得到他如此信赖,余诚惶诚恐,欣然应允,权作一次学习的机会。混迹书坛印苑这么多年来,笔者最大的收获是,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,感悟出了8个字:做人要“假里求真”;做事要“真里求假”。概言之,前4个字意为,不管别人如何对待自己,我都得真诚坦然面对别人,努力把假设的美好的东西尽可能变成自己的理想;后4个字,是笔者对“实事求是”的自解,无论是写新闻(消息),还是写评论,既要保持个人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,又要去伪存真,还原事实真相,把不切合实际的云山雾罩的虚伪东西毫不留情地剔除出去。这样做既是对历史负责、对他人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的。当然,做书法评论更是如此。

    当下书坛百花齐放,展事众多,一派繁荣景象。苗培红推出的这次师生展的主题是:“继承与传承”。其目的是展示和汇报他们多年来的书法创作与教学成果;同时,也是他们用手中的笔墨对继承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——书法艺术的一次诠释机会。其时代意义无疑是弘扬国粹,传承书道,阐释传统,金针度人。纵观这个展览,传递给观众的4个关键词一目了然:苗培红、师生、继承、传承。

    苗培红是当代书坛比较熟悉的知名人物,山东邹平人,大校军衔。他担任过第四、第五届中国书协理事,现任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,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苗培红工作室导师等职。苗培红始终如一所走的是正大气象的传统书风路子,类似称诗词中的“婉约派”,其楷书主攻欧、褚,行书宗法“二王”,几十年来潜心于《兰亭序》《圣教序》的研究和创作,成果丰硕。曾得到欧阳中石、李铎等书坛大家指导。已形成了典雅精致、隽秀清丽的个人风格。其大字端庄沉稳,结字简约而不失空灵,劲挺而不失秀美;其小字灵动隽秀,笔法遒劲,刚柔相济,潇洒自如。李铎先生曾对苗培红其人其书给与了中肯的评价,称其:“性情恬静,不激不厉,修养有素,戎装在身,却不乏儒雅,不事张扬,不浮不燥”。

    凝聚着苗培红几十年书法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的著述——《翠微斋论书手迹》,自2011年在其主编的《神州名家书画》杂志(邮发代号:2-871)中每月连载,颇受好评,其中不乏有精辟的论书观点和对古代书论的解读,值得书法同仁思考借鉴,比如他的“学书三忌”:一忌见异思迁、朝令夕改、学书无定则;二忌不临帖、不学法,只想独创一体、胡涂乱抹,追求低俗的个性化;三忌跟风追风,结果是无古人无自我,是真正的书奴。书法是艺术,学习书法必须遵循其艺术规律,别无他路可走。苗培红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讲课时还提出了“三个不能变”的书论:“一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不能变。二是毫不动摇的继承传统不能变。因为书法艺术是一脉相承的,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。三是书法艺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能变。也就是说书法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,为社会主义服务不能变。”

    某日,苗培红在与学生谈如何理解书法的法度时说:“以前欧阳先生授课时曾有一首五言诗难以忘怀,即:度步知长短,权衡觉重轻,弃权折规矩,各自任纵横。我以为任何事情不能没有方圆没有规矩,学书亦如此,如果弃权折规矩,不讲法度,岂能称为书法?”

    苗培红对“传统”有着深刻的感悟,他说:“作为文化概念上的传统,是各个时代的共同性、连续性与民族文化的积淀。不同时代创造不同文化,传统就是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中将那些共同性的、连续性的东西积淀而成。可以说传统是不同中的相同,个性中的共性,所以说要继承那些共同性、连续性的东西。”

    记得在庚寅年初夏举行的李铎师生展期间,征对有个别人言行欠佳的问题,苗培红有感而发:“学书先做人,当今虽难作忠奸之分,但有人品高下之别……我认为既努力学习书法,又必须老老实实做人,实际上做人比学书法更重要,因为到最后人品及学问才是王牌,可谓古今之理也。”

    苗培红积年累月所形成的数万字的《翠微斋论书手迹》,不见说教成分,以理服人,充分吸收了古代书论的精髓,终成一家之言,所阐述的学书观点和书学思想,涵盖了做人、学书等方方面面,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继承传统、从传统中出新的重要性。他的书论不难从其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找到注脚。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其私淑弟子们。此次参展的10位学生(按年龄为序)杨占林、于谋勇、刘树静、乐长江、钱建恒、林万华、刘朝晖、李保亭、张永顺、法苏恬。其中,8名是中国书协会员、2名为书法硕士研究生,他们均保持了良好的创作状态。他忌讳学生模仿他的作品,并要求他们必须加强修养,深入传统,继承传统,努力在吸收借鉴传统中彰显自我。

    苗培红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那番话,恰好道出了筹办这个师生展的真谛:“学习书法首先要抓住的是古人法帖,选准法帖,继承法帖,精临法帖,掌握笔法和技巧,融会贯通;而传承的意义很广,无论是老师,还是学生,对于书法的传承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,老师教学生是传承,学生学书法本身也是传承。所以无论是初学书法者,还是书法工作者对于继承与传承书法都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。”

    衡量一个展览的成功与否?窃以为,他并不在于大,而在于精。不在于多,也在于精。关键在于一个好的主题与创意,在于展览本身的学术性。苗培红师生展从总体来说,是在一个“精”字上做文章,充分彰显着“传承•继承”——这一永恒的学书主题。“传承”和“继承”是“承”字辈的两姊妹,两者相辅相成,互为表里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,“传承”是“薪火相传”,扶持新人;“继承”是“古为今用”,弘扬经典。只有“传承”好了,“继承”到位了,中国的书法艺术才能肩负起时代的历史使命,发扬光大。把书法逐步推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。

    《论语•述而》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如果人生能够集道、德、仁、艺这四种儒家文化思想修养于一身,则善莫大焉。苗培红正秉持着孔子的这种精神,带领他的弟子们,踏着时代的节拍,脚踏实地,义无反顾,行走在当代书法的正途上。李白说的好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衷心祝福他们,愿他们以此展为新的起点,与时俱进,不断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书法艺术佳作。

2012年3月14日于攀古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