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自信人生与艺术自在——张坤山“承古书怀”展观后 朱守道
最新公告

    本院以“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”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正式启动。

自信人生与艺术自在——张坤山“承古书怀”展观后 朱守道

发布时间:2019-01-31 08:57:40

作者:朱守道


        戊戌之冬,张坤山道兄“承古书怀”书法展览在冰雪天隆重开幕。近百件大作品,1000件书法评论,多年的艺术积累公展于众,观后令人赞叹之余,也不禁驻足思索。

        坤山出名很早,在20世纪80年代,我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时便已耳闻。毕业后我分赴北京工作,坤山在军队,后至全国,已声名显赫。从1991年起他担任中国书协理事,此后近30年,在书法界发扬蹈厉,资历、阅历、功力俱深。2000年,我参加全国第四届书法家代表大会并当选理事,与坤山道兄便有了更多请教的机会。

        坤山这次展出的巨幅书法作品传统功力深厚且极富创新元素,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数十件大草作品。巨幅大作顶天立地、拙朴豪放,大字小字,参差错落,如乱石铺街,密密麻麻,各具姿态,整体来看又神采美奂、非常协调,展厅效果颇具震撼力。坤山在字形的塑造上个性鲜明,章法上“独自尊大”,爱怎么摆放就怎么摆放,一任心情随意。天地和左右基本不留白,张力凸显,因此作品更显粗犷雄强,烟云满纸,坠石悬空,如泰山压顶,分量很重,给观者视觉造成强烈的冲击。我曾近距离观看坤山创作大幅作品,一管在手,浓墨饱蘸,在洁白的宣纸上轻松地挥毫涂抹,笔走龙蛇,散锋与破锋纵横恣肆,浓墨与淡墨各呈其韵,缓急轻重,信手而为。

        感受与欣赏其用笔的娴熟、用墨的独到和章法的奇特,看似漫不经心,处处却有美的法则。坤山尤其喜欢用大笔来写小字,墨色饱满,运笔速度飞快,干湿润燥,错落有致,线条洋溢着自由的动感,在纸面上无拘无束轻盈地跳跃,给人以美的品味。由此,我想起两个字——自在。

         之所以能如此自在,我想可能有三方面原因:

一、文化的自信

        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历史,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坤山曾说,传统书法像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,它不会枯竭,不会停滞,怀着对传统书法的敬畏之心,认真做点应该做的事情,这也是学习书法数十载的一种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。张坤山对厚重如山的中华文化的虔诚和礼敬,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对中华文化的发掘和研究,以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

二、理论的自信

        坤山是当代著名书画理论家,多年来每天坚持写一篇400 字左右的书画短评,集沙成塔,数年下来,积累了大量文稿,加以整理分类,便是极好的素材。理论的积累对于书法创作的指导作用显而易见。这种水滴石穿、持之以恒对理论研究的坚守和执着,值得我们尊敬和效法。他的《坤山墨语》,不回避社会上提出的各种尖锐复杂的问题,如对当前百姓议论最多的所谓“丑书”,张坤山认为,对于“丑书”,历来不主张排除,谓之“丑书”的作品,可能从表面看不够美观。书法的美和丑,应看其内在神韵和含量,有些粗头乱服、质朴奇崛的北碑造像、民间简帛和情怀壮烈的狂草,没有表面上的华丽,却蕴藉着无比精彩的美丽。像这一类直面社会担忧和百姓关切的坦诚回应很多,有内涵、有高度、有说服力,自信溢于言表。

三、实践的自信

        创新在坤山的艺术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,涉猎求广,扎根求深,见好就学,见好就写。在浩瀚的经典碑帖名作中采撷,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在碑帖的融合中寻找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,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,写出古人所不曾有的“坤山风骨”。期待坤山在如今的高度和分量上,进一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,带来新的文化创新!